
文丨何文新
4月3日,身价千亿、世界500强公司董事长雷军与首批小米SU7的车主们握手、合影,并弯腰亲自为车主们开车门。
至此,小米首款汽车营销圆满告一段落。
这是让目前国内车圈同行们暂时无法学习、也无法超越的营销。如今,雷军和小米汽车官方暂时从宣传前线退场,KOL、KOC、车主和米粉们,开始在线上和线下创造更多的话题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已经提车的抖音博主们,已经靠小米SU7的话题和流量,开始“回本”了。
小米SU7的流量生意
“第一批买到小米SU7的已经回本了!”抖音博主丸丸晒出了自己的直播后台截图:两小时的直播,观众人数29.4万,新增粉丝969个,送礼人数136。“礼物关注都蹭蹭蹭往上飞”。
而她的直播内容也非常简单,就是把她的霞光紫小米SU7往路边一停,开始拍路人对小米SU7的围观。
同样是首批车主,且是雷军亲自开车门的16位车主之一的博主王化萌,近日的抖音内容大部分围绕小米SU7,点赞量和留言也远远超过之前发布的其他汽车内容。
其中,“提到全国第一台小米SU7霞光紫”“雷军亲自为我开车门”“SU7第一天提车体验”三条视频被选入了抖音热榜。
王化萌目前抖音粉丝达到124.5万,有关注的网友表示,自从提车后,王的粉丝增长超过10万。
而此前,因称雷军为“军儿”而被小米投诉的博主董老厮说车,也开着小米SU7体验了一把被众人围观的快乐,“情绪拉满”。
此外,还有直播小米SU7弹射起步、评测,试驾,甚至是在小米SU7里K歌、偶遇小米SU7、雷军“爽文”创业等视频内容,也都被网友追捧。
小米SU7,已经成为博主的流量密码。
抖音有了“小米su7的车主出门belike”“小米su7上路回头率”等热搜,网友调侃车主“开小米最大的体验是社恐”,被路人围观拍照,回头率极高,自信心爆棚,“30万的车开出几百万的阵仗”。
小米官方似乎也乐见其成,甚至暗暗“使劲”。
近日,一段在高速堵车时运送小米汽车的板车被围观的视频在晚上传播,抖音上有网友称,板车被要求降低速度行驶,还“鼓励”在服务区休息。
还有不少博主懊恼自己没能成为第一批小米SU7而错失这场流量盛宴,甚至“祖师爷”童景程也在直播时表示,要用自己的大G换小米SU7开。
“我们签个合同,我开一个月你的小米,你开一个月我的大G,一个月后换回来。”
但他强调要是第一批小米SU7,他要吃小米SU7的第一批流量。
“首批买小米SU7的,运营好,三个月回本。”如今这句话,似乎不再是戏谈。
“摸一摸也要排队”
我们再次回顾下小米首款汽车创造的销量数字:上市4分钟大定破万;7分钟大定破2万;27分钟大定50000台;24小时大定88898台。
雷军在小米SU7首批交付仪式上宣布,小米SU7开售短短几天时间,就有了超过10万人大定,锁单量已经超过4万单。
部分小米线下体验店也因小米汽车获得了更多的流量。
何思哲在清明假期最后一天去了位于北京合生汇负二层的小米之家:“过来感受了一把‘米时捷’的魅力,没想到连摸一下都得排队。”
“这家小米之家我以前来过,坦白说在合生汇里算是有点冷清的。”何思哲告诉科技浮世绘,现场排队不需要扫码之类的,直接跟着后面人流排即可。
“海湾蓝的配色确实挺饱和的,造型够低趴,确实有跑车风范。”何思哲称,他没排队,只是靠近车子的一端看了一会。
他目测现场排队人数在50人以上,排队时间预估要至少半小时起步。
现场大多都为年轻人,值得一提的是,现场参观和排队的年轻女性不少。
事实上,小米SU7的炫彩外观、防晒性能以及化妆镜等其他小设计,吸引了不少女性用户。
另外,如果想要试驾,需要加现场的一位工作人员的微信,基本上第二天就能安排,“没想象中需要等那么久”。
小米SU7的火爆,也给小米汽车销售人员带来了可观的收入。据IT时报报道,上海静安大悦城小米旗舰店在28日晚人均订单突破100单,每单提成是500元,人均提成破5万元。
负面声音
在去年接受央视《面对面》专访时,雷军曾表示,担心小米汽车一上来不火,更担心“如果大家都来买,这一等要等一两年肯定会被骂”。
在营销成功获得巨大声量后,交付能力,将成为小米汽车最大挑战。
据第一财经报道,知情人士透露,至4月2日上午,小米SU7标准版锁定订单后交付周期预计为20-23周,Pro版预计19-22周,Max版需28-31周。
这意味着,车主拿到小米SU7至少要等5个月,而Max版本要等待7个月。随着订单增加,交付周期可能还会拉长。
小米将在4月底开启大规模交付。据媒体报道,小米汽车已经在和供应商协商,提高生产能力。
除此之外,站在聚光灯下的小米SU7也被发现一些问题。
在3月28日发布会结束第二天,“小米汽车无法退定金”等相关话题就登上微博热搜;在开启试驾和第一批车主拿到小米SU7后,更多问题开始出现:试驾车座椅有污损、小米SU7线束是铝不是铜、小米SU7 保险费用和50多万油车接近、女子投诉小米SU7未交付掉漆、小米SU7座椅顶碎化妆镜等等。
其中一部分问题,小米汽车用文字方式系统地做了回答。
比如如果运输过程中车辆发生了磕碰剐蹭漆面等问题,在交付前小米工作人员一定会提前告知用户,积极沟通寻求处理方案,与用户达成一致后才会开启交车流程。
比如小米SU7线束是铝不是铜,不是“偷工减料”,目前绝大部分主机厂的充电线束等都采用铝导体方案,“铜改铝”已经是行业主流发展趋势,偷工减料绝对是无稽之谈。
不过,依然有不少小米SU7准车主在反馈问题。在小米汽车App上,有不少准车主表示,亟待解决等待期“付费增配”的问题。
“大家现在都是拿着放大镜来看小米SU7,我们压力很大。”雷军曾表示,“大家吐槽的时候,口下留情。”
小米SU7这件很酷的事情,将继续在追捧和批评中前进。
(本文人名为化名)